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2019学年)

2019-12-05 15:56:12 来源:

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8—2019学年)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泉州艺术学校,创办于1956年,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是一所以培养戏曲艺术专业人才为主,辐射其他艺术专业的综合性艺术学校,被誉为“闽南戏曲的摇篮”。

学校为公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风格别致。占地面积20666平方米,包含8个练功厅,6个音乐教室,50多间琴房;以及文化教学楼、行政办公室、图书室、录音室学生公寓,还有休闲活动的篮球场和健身器材

学校占地统计表

学校占地总面积

20666平方米

其中学校土地使用权

15660平方米

其中非学校土地使用权

平方米

生均占地面积

42平方米

 

学校于200512月被评为“福建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综合质量百强名校”。多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办学要求和办学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项工作得以健康有序推进,学校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395万元,其中实训设备总值293万元。

(二)学生情况

1.招生规模与在校生规模

   2019年在校生数量为485人,2017年招生数量为186人,在校生数量为509人,2018年招生数量为101人,在校生数量为515人,2019年招生数101人,招生数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2010年、2012年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闽台戏剧学院先后在泉州艺术学校设立分院,学校还与华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福建教育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设成人教育专科和本科函授及业余性质的学历提高班,目前在校生有36人。

2   在校生一览表

专业名称

2017-2018

2018—2019学年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招生数

在校生数

音乐表演

(含南音表演方向)

30

130

8

121

舞蹈表演

1

40

5

58

艺术设计

16

75

12

56

戏曲表演

 

48

14

37

学前教育

27

119

33

92

舞蹈表演小六

15

52

33

36

戏曲表演小六

17

45

7

40

合计

101

515

101

440

2.毕业生规模与巩固率

学校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输送专业技能人才,2018年毕业生数量为72人,巩固率为99%2019年毕业生数量为88人,巩固率为99%

3.培训规模

学校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立足企业,服务社会,开展全市文化人员培训。2017-2018学年度完成培训人数14152018-2019学年度完成培训人数1476

(三)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生师比为6:1,而且专任教师90%以上都有本科学历。在编教职工59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5人,而且大多数教师毕业于高等专业艺术院校。学校拥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专业教师55人,占专任教师的69%;文化课教师25人,占专任教师的31%。双师型教师47名,占专任教师的59%;兼职教师9名,占专任教师的1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79人,占专任教师的98.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的15%;高级职称11人,占专任教师的14%

专任教师情况统计一览表

学年度

2017-2018

2018-2019

专任教师数量

80

80

双师型教师数量

15

15

兼职教师数量

12

25

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数量

79

79

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数量

12

12

高级职称教师数量

9

9

(四)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包括电脑、钢琴、电钢、投影等)220台(套)、教学道具(包括民族乐器、戏曲表演道具、服装等)1500套,教学实习设备总值达293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20万元,生均教学实习设备0.6万元。

学校重视图书馆建设,有一名专职图书管理员进行管理,为师生提供服务,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学校图书馆有书库2座、教师阅览室2个、学生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2个。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13000册,较上一年度增加1360册,生均38册。每年订阅各种报刊杂志300余种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确保全体学生拥护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注党的方针政策,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或集体利益,并将个人利益同国家和集体联系在一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志愿者321人在校生占比62%。

学校加强文化课、专业课教学工作,重视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身体素质。在2017年组织的2014级学生毕业考试中,文化课合格率98.8%、专业技能合格率99.2%,体质测评合格率100%,毕业率100%等。

(二)在校体验

学校通过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及时征集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等,让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后勤服务、教学环境、业余生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工作成效明显,学生各项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

毕业生跟踪调查已呈常态化,对工作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二次安置,技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学生免费回校培训,受到全体毕业生一致好评,毕业生满意度在98%以上。

(三)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均能顺利完成学业。所有学生均享受免学费政策,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给予助学金补贴。根据学校文件要求,公平、公正地做好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工作,本年度共完成8名同学的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工作,未出现违规或学生上访现象;为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审核完善了8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为每名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2千余元,通过以上帮扶措施最大程度的使经济困难学生得以安心学习。

(四)就业质量

20182019学年的毕业生数量为88人,初次就业人数(含升入高等院校人数)为80人,初次就业率为90.91%,与上年度持平;对口就业人数为41人,对口就业率为51.25%,较上一年度升10%,主要原因有个别专业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学校每年都根据社会需求对所开设专业与招生人数进行相应调整;个别学生毕业后不愿意或不适合从事原工种,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予以适当安排。学生初次就业起薪平均2000元,一年实习期满后能达到3000元以上。

学校“一手抓就业,一手抓高考”,要求师生首先要明确高考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考纲要求调整复习方向、优化高考资源;其次要强化技能训练,全方位备战,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进行技能操作,切实提高技能成绩;第三要精诚合作,减少失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利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优化复习设计,提高复习效率,保证高考成绩。

(五)职业发展

1.学习能力

我校不断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求知、做事和发展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首先教育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并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善于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会学习”;第三是通过实训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刻苦训练,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转变。

2.岗位适应能力

我校通过建立现代场景式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以第二课堂和校外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技能和观察社会,学会了冷静而理智地审视自己的未来和人生,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在社会实践,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有所提高,不断适应岗位要求,为完成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打下了基础。

3.岗位迁移能力

我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就业心理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和心理个案咨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化心态,树立了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和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学生适应岗位转换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心理到技能提高了岗位迁移能力。在加强专业技能修炼的同时,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专多能的选修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4.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一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业,不但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而且在学校开辟了“创业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给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舞台,为今后的发展开辟更多更广的天地。学校配备1名二级职业指导师和3名创业认证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区域文化发展的需求,对所开设专业予以及时调整,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各专业均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并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育教学改革

1.学校公共基础课

学校开设有语文、英语、德育、历史、体育、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艺术概论等公共基础课,确保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专业设置

学校始终以“继承、弘扬、保护、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目标,为培养优秀文化艺术后继人才为己任。南音是学校的重点学科,此外,还有被列为国家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戏、掌中木偶戏、打城戏、北管、木偶雕刻以及舞蹈、音乐、编剧、舞台美术、闽南语播音主持、学前教育、茶艺表演等十五个专业。

4  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开办时间

专业教师

学生数

1

音乐表演

01

2000

23

94

2

舞蹈表演

02

2000

14

58

3

艺术设计

03

2000

12

56

4

戏曲表演

04

1956

16

37

5

学前教育

05

2010

12

92

6

舞蹈表演小六

06

2010

14

36

7

掌中木偶

07

1956

 

 

8

戏曲表演小六

08

1956

14

40

9

南音表演

09

1956

8

27

10

播音主持

10

2008

 

 

3.课程建设

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文化课教学计划,文化课程设置服从专业课教学要求。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教学指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摸索课程体系改革的新做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和《课程标准》。坚持理实一体的理念,把实训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实现了由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向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转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积极推行“师生互动、高效有趣”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专业实训课教学积极推行项目教学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大力倡导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场景教学法等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增强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积极开展“订单式”教育,全面打开校企合作新局面。2012年以来,我校主动调查市场,走进企业,与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泉州打城戏传承中心、泉州南音乐团、泉州高甲剧团、泉州木偶剧团、泉州歌舞剧团、晋江高甲剧团、惠安高甲剧团、晋江木偶剧团、安溪高甲剧团等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奖学金,大大带动了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工作。

5.信息化教学

学校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已拥有多媒体教室12个,计算机教室2个,学生用计算机132台、平均1/3.2人,教职工用计算机92台、达到1.2/人。校园网已达200M,全校开通互动交流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学信息发布、文件传递提供了支撑,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

6.实训基地

学校与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泉州打城戏传承中心、泉州高甲剧团、泉州木偶剧团、晋江高甲剧团、惠安高甲剧团、晋江木偶剧团、泉州歌舞剧团、泉州广播电台、泉州电视台、蓝天幼教集团大地幼教集团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7.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非常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2017-2018年,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了2T的教学资源库,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为全校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从而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系统服务。

8.技能竞赛

学校非常重视技能大赛的开展,每年均组织校内技能大赛,并积极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2017年,在泉州市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取得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福建省技能大赛中获得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学校大力表彰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能”的良好局面。另外,学生在2018泉州市少儿电视艺术节暨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获舞蹈、语言、戏曲三个项目一等奖,并参加全省的中小学艺术节展演。

9、市级公开课

    2018年学校开展了以“提升学科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市级公开教学周活动,全市22所中职学校176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实效,全面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综合能力。

10.教材选用

学校各类教材大部分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教材,小部分采用学校自行编写的校本教材。

(三)教师培养培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主、多元、实效”为主题,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根本,更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和时效性,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向“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2017-2018学年度培训费用达150000元。

1.骨干教师培训

学校利用寒暑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为富有潜力的教师掌握前沿教育理念、拓宽专业知识层面、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2017-2018年国家级培训8人次,省级培训6人次,市级培训8人次。2017年国家级培训3人次,省级培训4人次,市级培训8人次。

2.师德专题培训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更新教职工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以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2019年全校39名教师参加由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的师风师德网络继续教育并取得合格证书。

3.辅导员、班主任培训

组织班主任和辅导员参加专题讲座培训,提高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加强班级纪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几年来未出现违法犯罪现象,深受企业青睐。

4.校本培训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帮助教师更好把握理念、驾驭教材,并将其转化为先进的教学行为。

5.企业实践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需求,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扎实提高专业水平。目前,32名专业教师全部达到实践要求,实现从普通型专业人员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四)规范管理情况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职教形象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继承、发掘、保护、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目标,以培养优秀的文化艺术后继人才为已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以“理论与实训并重,严格与关爱共济,就业与升学同举,品德与技能兼修”为办学理念,努力打造“327”整校建设模式, “三化管理”——严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立体化营销,“两个提高”——提高教学水准、提高职教形象,“七种意识”——大局意识、效能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奉献意识、节俭意识、自律意识。

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结束之后,学校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起点,学校本年度的工作总思路是“爱校如家、规范引领、精准定位、严细管理”。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突出抓好德育教育和技能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为充分激发活力,改善职权配置,适应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实行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播音、学前、公共课七大专业科室管理结构,全面改革管理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实行督导室、各处室、专业科室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检查体系,做到检查有力、落实到位、整改及时,全面提高学校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规范公正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专业室工作考评办法、专业室教师工作量考核方法,技能大赛奖励方法和外聘教师管理规定等。

1)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3)加强教学监督检查,完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4)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完善实训动态调整机制。

5)引入教学诊断机制,全面开展教学改进工作。

6)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学生管理,创建文明校园

学校实行政教处、辅导员、专业科室、督导值日、学生会、公寓管理员等立体式的管理框架,制定《泉州艺术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辅导员量化考核制度》《泉州艺术学校关于禁止学生吸烟的管理制度》及各种管理制度,形成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校园安全和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1)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力度,力求在严、细、实上下工夫。

2)建立健全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进步,提高教育效果。

3)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4)全方位做好疾病防控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4.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后勤保障

学校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学校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支出使用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教学设施、实训设备采购全部按规定公开招标,程序规范。学校内部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年年终都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汇报财务收支预算。

在后勤工作方面,学校出台了《物资设备管理制度》、《公物管理暂行规定》、《食堂管理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后勤工作人员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以“眼口勤、心善思、手脚快”的工作状态,高效管理,优质服务,消除隐患,更好的满足全体师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完美服务。

5.加强科研管理

学校制定了教师教科研管理制度,教研科研处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课件、教案、论文评比及课题研究工作,多名教师在市级以上教研会议做过经验交流。

6.加强安全管理,共建平安校园(保卫科)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成立安全专项工作小组,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抓好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化、扫黑除恶、防校园霸凌、消防安全整治、交通隐患整治、法制教育、防溺水等工作。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全面提高学校安全隐患的防控能力、全面提高应急救援实战水平、全面提高安全意识、确保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1)加强安全教育,全面提高防控意识。

2)构建安全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3)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师生人身安全。

4)增强实战经验,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5)坚定扫黑除恶,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7.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就业、服务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

学校领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知名学校学习,向名优企业学习,及时掌握职教新政策、新动向,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校务委员会,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凡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校务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研究通过。

学校举办“家长会”、“家长陪餐日”等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现场观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听取学校工作报告,对学校工作进行评价,参与重大决策的研究。

(五)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坚持“文化引领,德育先行”的思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细化传统道德教育,优化校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努力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良好氛围。

1.加强德育工作,全程关爱学生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认真严格执行德育教学大纲,完善课程体系,开全开齐德育课,以“德润青春,惠泽人生”为主导思想,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LED”屏幕宣传、学生及家长微信群、广播站、社会实践、道德讲堂、法律讲座、安全教育课、心理个案咨询和心理健康沙龙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文明礼仪、团队精神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的优势作用,加强学科渗透,将德育工作穿插在教学各个环节中。

学校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全员参与、全程关爱的德育工作模式,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跃上了新台阶。

2.坚持文化引领,建设诚信校园

2018年起,学校努力打造以“诚信”为主题的核心文化,广泛开展“诚信做事、文明做人”诚信校园建设主题活动,开展了“人人知诚信、诚信我先行”签名、诚信故事天天讲、诚信班会天天开、诚信征文、诚信情景剧表演、“诚信花儿开”师生文艺作品创作、校园十佳诚信标兵评选等活动,推动了“诚信职专”建设常态化发展。

学校定期每两周举办一次“道德讲堂”活动,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和励志创业等讲座。每学期举行一次公益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晋江育婴院进行爱心志愿者活动以及“回收旧衣物”,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了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抓好校园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以及校园网、广播艺校公众号的建设,实施无缝隙文化熏陶。通过新闻媒体、网站、校报、微信多渠道的宣传学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每年举办一届校园体育节、校园十佳歌手赛、校园文化节,通过演讲比赛、歌咏比赛、黑板报比赛、硬笔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动手创新能力。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学生的向心力,提高了学校的精神文明水平,打造出以民主、文明、和谐、创新为精神内涵的学校文化。

3.开展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学校以学生会为依托组建了社团组织。学校本着以兴趣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团活动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宗旨,组建了志愿服务部、吉他社、文学社等社团组织。社团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启迪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特长。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黄莹莹同学荣获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主办的“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个人”称号;2015级艺术设计班曾泓铭同学荣获泉州市“我与宪法”有奖征文比赛高中组二等奖,该奖项为中职学校在该项比赛的最好成绩。

5.发挥团员作用,筑牢基层阵地

学校团委不断加强共青团自身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优势,发挥团员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领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泉州艺术学校戏曲舞蹈科联合团总支获评2018年度“泉州市五四红旗团(总)支部”称号;泉州艺校洪亮老师获评2018年度“泉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6级艺术设计班学生王文静获评2018年度“泉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4级泉州高甲班学生邵千金获评2018年度“泉州市优秀共青团干”称号。

6.完善学生组织,推行自我管理

学校组建了学生会组织,不断完善学生会制度、思想、作风等各方面建设,重视学生会的换届、招新、干部培训等工作。为学生干部进行了以“政治素质”、“管理素质”等为主要内容的讲座,培养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服务同学的能力,要求他们做遵纪守法和学习上的模范,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管理和各项活动的举办作出应有贡献。2014级舞蹈班王雅珍同学荣获2018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

(六)党建工作

泉州艺术学校党支部在市文广旅系统党委的直接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在艺术教育改革中,注重加强党支部建设。我支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单位,我支部认真组织学习,以学促工,推动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今年我支部被市直党工委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并有四位同志被市直文广旅系统评为“优秀党员”。

1、实施“5433”工作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围绕“五个好”目标

支部班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围绕“五个好”目标,在支部各项活动中支委成员处处带头,重视发挥表率作用,认真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组织学习,将党员的先进性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与为师生办实事相结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威信和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聚焦“四项职能任务”

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协助职能、监督职能、引领职能、服务职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坚守底线,在工作中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互相补台不拆台;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担当精神,不断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与此同时,抓好招生、教学、管理、服务等业务工作,以党建成果引领业务工作不断深化,“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作为,努力将党支部建设成为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师生交流沟通平台、立德树人示范平台、事业发展助推平台和激发党员智慧平台。

3)实施“三大项目工程”

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全、作用突出的要求,抓住继承和创新两个关键,下大力气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在健全完善基本制度、推动制度严格落实上下功夫。开展规范化党支部建设提升工程,持续推进“七个”规范化建设,实现“四个”提升目标,即:党员学习培训规范化、党组织设置规范化、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规范化、党员发展工作规范化、工作管理台帐规范化、支部活动阵地规范化、述职评议考核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党建制度化水平,使党支部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

4)实现“三个根本转变”

我校班子成员加强沟通,工作上团结协作,凝聚力不断增强。党员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党性不断增强,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党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提高了工作的激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了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2、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打造特色党建品牌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三诺”制度,如每周一次组织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以及党风党纪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支部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表现和作用作出客观评价,达到激励党员、纯洁组织、整顿队伍的目的,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发挥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

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支委上党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党员教师的学习培训,如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到谷文昌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感受红色情怀、追忆革命精神”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意识、提升党性修养、强化责任担当。

3、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创建创新型党支部

我校党支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

1)举办“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走进科学家洪晓瑜家乡南安大演村文艺演出,本次活动不仅让当地群众感受传统传闻的独特魅力,更是号召大家学习“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激励大家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2)由我校党支部牵头的“闽南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目前共走访了泉州十三个县市区,至今演出了十六场,初步统计观看人数过万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演出团队所到之处,不仅给当地观众带去文化盛宴,更把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直接送入基层、边远山区,让观众在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增加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树立了传承、弘扬闽南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决心,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建设中来。

3)党建带团建。我校党支部极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路子、新举措,抓创新,求突破,将团的工作融入到整个党建工作之中,不断完善党团衔接制度,坚持把团建任务纳入党建任务一起布置和实施制度,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加青年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开展“订单式”教育,全面打开校企合作新局面

2012年以来,我校主动调查市场,走进企业,与福建省梨园戏剧团、泉州打城戏传承中心、泉州南音乐团、泉州高甲剧团、泉州木偶剧团、泉州歌舞剧团、晋江高甲剧团、惠安高甲剧团、晋江木偶剧团、安溪高甲剧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奖学金和岗位优先的政策,大大带动了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工作。

学校每年都适时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并尝试顶岗实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使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2.共建实训基地,开辟师生实践平台

2015年至今,我校在以往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又扩大到不同专业的9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专门为我校师生设置实训岗位,制定具体的实践培训计划,实行“一生一师”制,把专业教师和学生分配在企业的各个岗位进行锻炼学习。通过进企业学习,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也找出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同时使学生感悟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加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的特点,通过实践的锻炼,促进了学生的个人成长,形成了健康的劳动态度,树立起学生敬业爱岗、与人合作的职业道德,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二)学生实习情况

1.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为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学校注重利用网站、微信平台,宣传国家各种法律法规,发送各种职场知识,让学生平时了解实习就业各方面知识。同时,在实习就业前,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岗位培训教育。学校会对他们进行就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礼仪修养提升、健康心态、学校实习管理规定等全面培训,重点要搞好以敬业和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岗前培训合格的,才允许上岗就业实习。

学校高度重视实习就业管理工作,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延伸到企业,为学生和企业服务。招生就业办公室经常联系辅导员、学生家庭、就业单位,对就业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管理模式,把学校对学生管理方法和经验带到企业,配合企业进行管理,帮助学生渡过困难的适应期,使学生尽可能快的完成角色转变,控制实习期间的流失率,对学校声誉、学生岗位成才、企业稳定生产都有很大益处。

2.搞好市场调查,全力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坚持"与市场同步",遵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原则,立足市场,掌握最新的就业动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力度,构建并完善“招生——就业——服务”的全方位立体化格局。学校先后对市、县区20多家文化剧团等企业进行了调研,既了解了社会用人信息、获取了企业用人订单,又宣传了学校,使就业安置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做到了学生在外工作安心,家长在家放心,学生质量单位放心,真正提高了学校声誉,打通了“出口”,拓宽了“入口”,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与企业沟通协作,提升实习就业指导服务

近几年学校重视实习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强调实习就业指导要服务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企业需求,强调打造学校毕业生的精品发展思路。在学生实习稳定后,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协作,重点加强跟踪服务管理,包括“召回培训”和“成才帮助”,即将用人单位不满意的学生召回重新培训,将用人单位满意的学生加以指导,以学校的力量协助他在企业中得到提升,这样在就业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品牌,也为学校在招生市场中留下好的口碑,体现了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办学理念。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继承、弘扬、保护、发展”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齐全,符合泉州地方文化发展特点和发展要求,特色突出,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校内实训、技能大赛、社会实践、校外实习等形式增强了动手能力,发展了专业技能,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且公德意识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遵纪守法观念,诚实守信,发展较好。

学校严格的管理、高水平的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校企合作、供求两旺的可喜局面。为了确保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学校采取了产校结合的办学方式,实现了招生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已连续多年供不应求。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毕业生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企业对学生满意度都在98%以上。

(二)社会服务

学校立足推动社会发展、振兴当地经济文化为社会服务总目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专业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服务,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本学年度共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参加培训的学员达1300多人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中小学演出十一场。

为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以学校为单位的各种演出和比赛,锻炼自身之余,也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1.建立培训体系,构建培训机制,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地点及培训形式。

2.严格要求,认真组织,尽职尽责,扎实开展社会服务和培训工作,高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培训工作任务。

    3.规范培训管理,遵循教育规律,满足学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4.建立优秀培训人才和精品培训课程资源库,为社会服务和培训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5.做好跟踪服务,加强后续指导,促进培训综合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为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

六、举办者履责

泉州艺术学校是泉州市政府地方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地方政府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经费拨款制度。

2018-2019年度学校在基本建设、教育设施、实训设备等项目投入资金42万元,学校严格遵守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支出使用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七、特色创新

(一) 专业全方位相融

 专业全方位相融”是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经过对毕业生、家长和用人企业的广泛调研,在教学工作方面的创新之举。

1.专业横相融

专业横相融指各专业内部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相融,如音乐专业开展舞蹈形体及戏曲音乐的融合,舞蹈专业开展音乐声乐、戏曲身段的融合,戏曲专业与南音、木偶制作的融合,学前专业与音乐、舞蹈、播音、美术专业的融合等。

2.专业竖相融

专业竖相融指各专业之间全校性的专业相融,教务处根据每个专业的专业特点,统筹安排讲座和培训时间,促成专业之间大相融。

 专业全方位相融”这一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好第一专业的同时,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新的生活和工作技能,对自身素质进行了补充。下一步,我校将以更加灵活多样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培养“一专多能”型技术人才,使每位学生在职专三年的有限学习时间内都能掌握一门专长又熟悉其他技能,成为复合型技能人才,为就好业、上好学增加砝码,受益终生。

(二)全程关爱,针对性关注

1.全程关爱学生

泉州艺校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全员参与、全程关爱的德育工作模式,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线,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关爱,做到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关注、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全程关爱学生包括入学关爱、健康关爱、帮教关爱、成长关爱、学习关爱和就业关爱。通过全程关爱行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铸就优秀品质,做到自省自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好功课、学好本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障学生良性发展,做到阳光向上、明礼诚信、有志担当、甘于奉献。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整合德育资源  不断形成工作合力

职校学生家长多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一般不高,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数甚至还耳濡目染了家长的不良习气和社会的不良风气,使学校的正面教育大打折扣,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

针对以上情况将通过建立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及时沟通、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积极配合综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整体合力。

(二)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我们的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将与有关部门协调,用好用足政策,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三)增加经费投入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整合资源,重点建设几个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高效低耗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地域、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和技术优势,扩大社会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教学、办公、管理数字化,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收入,增添活力。

 

 

 

 

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

2019125

责任编辑:qzysxx